Ai Practice Stories of Ordinary People

Ai Practice Stories of Ordinary People

6 个普通人的真实 AI 实践案例:从激发孩子探索欲到提升工作效率,看他们如何让 AI 成为生产力,解锁高效生活与工作新方式。
author
Wonderhows July 22, 2025

6 个普通人的 AI 实践:把智能工具变成生产力的真实故事

当 AI 从新闻里的科技名词变成手边的实用工具,越来越多普通人正在用它解决真实问题。不是实验室里的高精尖技术,而是发生在厨房、办公室、客户群里的具体改变。

以下 6 个故事,来自不同职业的实干者 —— 他们用 AI 辅导孩子探索科学,一个人做出获奖宣传片,让重复工作效率翻倍…… 或许能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 AI 使用灵感。

二年级学生妈妈:用 AI 点燃孩子的科学好奇心

“妈妈,为什么锅里的水烧干了,油却还在?”

面对孩子煎鸡蛋时抛出的问题,这位妈妈最初和很多家长一样,直接让 AI 给出答案。但 “水沸点低、油沸点高” 的标准答案,像一记闷拳打在孩子的好奇心上 —— 问题结束了,探索也停止了。

她意识到:AI 不该是灌输知识的工具,而要成为引导思考的教练。

在 AI 工具的帮助下,她搭建了一个 “学习教练” 智能体,核心指令是 “绝不直接给答案,只通过追问引导思考”。同样的问题,AI 变成了这样的对话:

“你观察到的现象很有趣,那你觉得水和油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?”

“如果沸点不同,为什么会导致蒸发差异呢?”

当孩子试探着说出 “可能和结构有关” 时,她知道思考的火苗已经被点燃。但分子结构是肉眼看不见的抽象概念,怎么让二年级学生理解?

她又用可视化工具生成了互动网页 —— 孩子可以在屏幕上模拟水油加热实验,看着不同分子的运动状态,直观理解 “结构差异” 的含义。更意外的是,孩子由此追问 “油能像水一样结冰吗”,还主动买回《化学元素》绘本深入研究。

现在,孩子会和 AI 探讨火星与地球的距离计算,用互动工具模拟行星运动。AI 成了永不疲倦的探索伙伴,而妈妈终于明白:比记住答案更重要的,是保持提问的热情。

电气工程师:零剪辑基础,用 AI 做出获奖宣传片

“给陌生城市做支宣传片,能拿奖金吗?”

这位每天和输电线路打交道的工程师,偶然看到一个城市宣传片大赛时,既心动又犹豫 —— 他住在千里之外,从没去过目的地,更没学过视频制作。传统团队需要导演、摄影、剪辑等 10 多个人,成本远超奖金数额。

但 AI 让 “不可能” 变成了可能。

他用 AI 完成了从调研到成片的全流程:先让 AI 整理城市的历史沿革、地标特色,生成 5 分钟脚本;再根据脚本描述,用提示词生成分镜画面 —— 比如 “清晨的科技园区,阳光穿过玻璃幕墙,无人机缓缓升起”;最后用工具将静态图片转成动态视频,配上 AI 生成的旁白。

过程中藏着不少实用技巧:处理老照片时,用 AI 工具上色修复,让几十年前的街景重现生机;面对 AI 生成的 “假火箭” 画面,他找了真实火箭图片让 AI 分析,优化提示词后,火焰的质感、金属的光泽都变得真实可信。

这支完全由 AI 辅助制作的短片,最终拿下大赛金奖。更奇妙的是,当他终于踏足这座城市时,发现 AI 生成的画面与实景惊人地契合 —— 就像提前穿越到目的地完成了创作。

“别担心不会用,先开始就赢了一半。” 这是他最想分享的话。

海事律师:用 AI 建知识库,让跨领域咨询不再头疼

“我是处理海上案件的律师,却总被问劳动合同问题。”

这位专注海事纠纷的律师,经常收到劳动争议咨询:“公司取消 offer 要赔钱吗?”" 绩效不达标能被开除吗?" 每次回答都要翻法条、查案例,一上午时间全耗在非专业领域的问题上。

他意识到:AI 能帮忙,但不能直接依赖通用工具 —— 法律条文会更新,案例有时效性,错误回答可能误导他人。

解决方案是搭建专属知识库。他给这个 AI 助手起名 “薪知肚明”,装进三类 “硬通货”:最新有效的劳动法及司法解释、法院公布的劳动争议指导案例、资深律师的实务分析文章。

为了找到这些优质内容,他让 AI 先筛选专业领域的优质公众号,再逐一验证可信度。甚至发现了一位法律课程讲师的账号,其文章成了知识库的重要素材。

现在,再有劳动咨询时,他只需发送知识库链接,几秒内就能收到引用法条和案例的详细回复。过去让人分身乏术的琐事,变成了展示专业度的机会。

“真正值钱的不是工具,是你筛选优质信息的判断力。” 他说。

海外销售:AI 自动写邮件,效率提升 8 倍的秘密

“每天发 50 封个性化邮件,人快成打字机了。”

这位负责无人机产品海外销售的从业者,面临两难:群发邮件回复率不到 5%,个性化邮件又太耗时 —— 要研究客户官网、找合作点、写定制化文案,一天 4 小时都耗在这事上。

他的突破在于让 AI 完成全流程自动化:

  1. 准备好客户网站、产品资料等素材

  2. 启动程序后,AI 自动分析客户业务,提炼合作点

  3. 生成带图片、附件的邮件,自动存入草稿箱

  4. 人工审核后一键发送

这个过程不需要写代码。他像指挥助手一样告诉 AI:“先分析客户官网的主营业务,再结合我们的反制无人机技术,找出 3 个合作场景,用客户所在国的语言写邮件,要突出 ’ 降低安全风险 ’ 的卖点。”

AI 会先复述需求确认理解,再拆解任务:先调用网页分析工具提取客户信息,再匹配产品优势,最后用邮件模板生成文案。遇到复杂环节,比如读取不同格式的产品资料,就拆分成 “处理 Excel” 和 “处理 Word” 两个小任务分步完成。

结果令人惊喜:60 封邮件从 4 小时压缩到 30 分钟完成,回复率提升到 12%,还获得了更多区域的销售权限。“你的需求越具体,AI 越能帮你解决问题。” 这是他最深刻的体会。

社群运营:AI 给消息分类,从 700 条 / 天到 20 条 / 天

“客户消息弹个不停,吃饭时都得盯着手机。”

负责几十个高价值客户群的运营者,曾陷入这样的困境:消息必须秒回,否则可能失去订单。上班看、通勤看、吃饭看,连睡觉时都要把手机放在枕边,日均处理 700 多条消息,身心俱疲。

转机来自一个 AI 智能体 ——“群消息值守官”。

这个工具能自动完成四步处理:抓取消息理解语义,区分 “闲聊刷屏” 和 “商机 / 投诉 / 产品咨询”,针对性回应(调用知识库答产品问题,追问详情后转产品经理处理 bug),最后将重要信息同步到团队表格。

开发时遇到过棘手问题:用户常把一句话拆成几条发送,比如 “你说的第二个”,AI 因缺少上下文无法回应。后来用 “先存后取” 的方法,让 AI 记住对话历史,终于能理解完整语义。

现在,他每天只需处理 20 条高价值消息,有了完整的午休和下班时间。更意外的是,团队通过数据看板能清晰看到客户需求分布,产品迭代方向也更明确。

“从最让你头疼的问题开始用 AI,比空想一万种方法更有效。”

游戏设计师:用 AI 拆解模糊需求,效率提升 67%

“做个商城流程。”

就这五个字,扔给了游戏交互设计师。没有目标用户、没有参考案例、没有时间节点 —— 像接到一个没有拼图边缘的 puzzle。过去这类任务需要三四周,还常因 “想当然” 反复修改。

她决定让 AI 成为协作伙伴。

第一步,让 AI 当 “需求拆解师”。她说明背景:“面向轻度手游玩家,卖虚拟货币和皮肤,在手机 APP 上展示”,AI 很快输出框架:入口位置 → 分类页面 → 商品详情 → 支付流程 → 到账提示,甚至列出了 “新手优惠弹窗” 等细节。

第二步,用 AI 做 “体验预判”。设计稿完成后,上传到视觉分析工具,生成热图显示用户视线落点 —— 发现 “购买按钮” 被图片抢走了注意力;再让 AI 模拟用户体验专家,指出 “文案太密,关键信息要加粗”。

这些调整让第一版设计就通过评审,整体耗时比以往缩短三分之二。团队讨论时,大家不再争论 “我觉得”,而是围绕 “AI 分析的用户注意力路径” 展开优化。

“AI 不是来替代设计师的,是帮我们跳出经验盲区的。” 她说。


这些故事有个共同点:AI 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,只是解决了 “孩子问问题怎么回答”" 邮件怎么写更快 " 这类具体问题。但正是这些微小的改变,让普通人的工作生活变得更轻松、更高效。

或许,AI 时代最好的生存策略不是追着新技术跑,而是问自己:今天遇到的哪个小麻烦,能用它来解决?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